大榕树下·成长记 | 张彦博:保持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与面对困难的勇气
生物科学专业第一
生科院创新挑战班&SAALS成员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求是”校训奖学金特别奖获得者
连续三年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iGEM比赛银牌
生科院志愿服务之星
致仁书院足球队队长
……
他是致仁书院生物科学专业
2020级学生张彦博
从最低分录取到保持三年专业第一
毕业季的张彦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然而,四年前第一次来到南科大的时候,他的心情却复杂又忐忑。他以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辽宁省最低高考录取分被招进南科大。
初中时,张彦博第一次了解到生物竞赛并开始学习,这让他很早就对生命科学产生了兴趣。“生物竞赛很多时候是自己看书学习的一个过程,我很喜欢这种自己掌握学习节奏的感觉。”然而,参加竞赛意味着高考的准备时间缩短,南科大“631”的自主招生模式,给了张彦博更多的选择。“南科大把我‘捞’起来,算是高考发挥失常之下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经历了竞赛和高考的曲折,张彦博在南科大却很快就适应了大学生活。自由探索的氛围让他如鱼得水,大一时全身心投入于理工基础课的学习,取得全校前2%的优异成绩,这也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我相信,无论在哪里,我都可以做得很好!”
图:张彦博在实验室工作
在大一打下理工基础之后,张彦博想要尝试接触一些真实的科研工作,利用好南科大的科研资源。“南科大的科研氛围很好,本科生能很早就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这对于生物科学这门很大部分依赖于实验的学科是一件很有帮助的事情。”
大一下学期,他申请在生命科学学院饶枫老师课题组学习了一个学期。饶老师的课题组以生化见长,对于分子机制研究得很透彻。但是对于一个刚接触科研的大一本科生来说,探究分子机制面对的全部都是未知事物,有些抽象,张彦博觉得信心不足,他想要做一些更具体、更偏表型的东西。
在对各个科研领域有了一些了解后,他加入了姬生健老师的实验室从事发育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姬老师非常愿意给本科生机会去挑战和尝试,他一直鼓励同学们在完成好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若有余力参与科研,应尽早进入实验室接触真实的科研活动。于是,张彦博在大二进入专业学习后,逐渐喜欢上了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并连续三年保持专业成绩第一。
“求是”之路的困难与挑战
“独自承担课题、照顾很多实验小鼠的那段日子,确实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刚开始进入实验室时,张彦博十分兴奋,但真实的科研工作远比想象中要艰辛。
姬生健课题组主要致力于研究各种新式信号途径和分子机制如何调控神经发育和功能,很多实验都有一些技术门槛。刚进入课题组的前半年,张彦博基本上都在学习技术,每天早上去、晚上走。“大二之后我每周在实验室投入超过50个小时。”此外,课题组在科研规范方面的严格要求也让张彦博受益匪浅:“姬老师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中的细节,良好的实验习惯、合格的实验记录、有条理的组织样品数据库、正确的数据记录和保存、规范的数据分析是姬老师时常和课题组成员强调的内容。”
课题组成员参加SMART Symposium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实验我总是做不好,也总停留在一些基础工作,这让我在心态上有些着急 。”但随着在实验室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做过的工作越来越多,也逐渐认识到课题组对本科生培养的良苦用心。在这样严格的训练下,大二下学期,张彦博进入了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向课题——研究RNA修饰对于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的调控。
“做科研公认的一件事就是没有一个好的课题会完全按照预期发展。”在科研过程中,张彦博遇到过很多的难题,他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时常给自己正面暗示十分重要。遇到实验室从未做过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他就从头开始学习,与师姐一起看文献,建立新实验体系。在实验结果没有想象中理想时,他与团队及时调整方向,使课题重回正轨。第一次接触管理小鼠的工作,他努力克服闷热的环境和心理障碍,逐渐上手日益熟练。坚定信念、勤奋探究,终将苦尽甘来。目前,张彦博参与的三项课题都进展顺利,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已经在发育生物学经典期刊Development的revision阶段,预计可在毕业前完成revision实验。
图:张彦博在实验室工作
“要坚持对真理的探索,要做到实事求是、正视问题,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也是校训中‘求是’的真谛。”虽然面对过这么多困难,但张彦博认为,这些问题也激励他成长,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现在,他把科研工作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在做,已经进入科研工作者的状态中:“我现在的生活就和科研工作密不可分,随时都会想实验方面的事情。”
让更多人体会到生命科学的美妙
从课题组学习到的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帮助他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取得佳绩。他作为队长招募了一支团队,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小project得到灵感提出课题。在参赛过程中,自己买耗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从头摸索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最终实践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团队获得大赛银牌。
张彦博身上这种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让他在面对挑战时,总能及时调整,适应变化,并坚持不懈奋斗到底。他希望能把自己自己的学习经验都传递给学弟学妹,帮助同学们在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的时候少走些弯路。于是,他开设了“生物学原理”的互助课堂,并连续四学期担任导生。“看着学弟学妹们从互助课堂上有所收获,看到更多人加入自己喜欢的生物学研究中,我觉得很有成就感。”随着互助课堂的发展,有更多修读过这门课的同学自愿留在群里帮助同学们答疑,这里也慢慢真正变成了“互助”课堂。
图:“生物学原理”互助课堂
在实验和课堂之外,张彦博也积极向同学们宣传生命科学知识。他是生命科学促进会的成员,组织举办过一次本科生生命科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同学们围绕“感觉:通往现实的桥梁”为主题进行讨论,在这个氛围轻松的交流会上,常会有同学发出“大家都是真的在热爱着科学啊!”这样的感叹。
图:张彦博曾任致仁书院足球队队长
去年7月,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到斯坦福大学骆利群院士做客南科大讲堂。骆老师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张彦博,他说:“骆老师的报告内容主要是关于神经元表面的蛋白是如何调控神经环路连接的特异性,是我之前接触过,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当时,张彦博就想,如果自己也能去斯坦福研究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该有多好!
现在,张彦博已经拿到斯坦福大学PhD项目的全奖录取通知,他计划去那里探究神经环路组装的特异性。在南科大接受了四年的教育后,张彦博发现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很多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存在很多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坚持对真理的探索,去探究这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在科研这条路走下去,“面向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做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科学家!”
推荐阅读
520,在实验室找到科研人的“硬核”表白!
这样的南科大宿舍,你值得拥有!
南科大的这个神仙宿舍,不同专业,同赴热爱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通讯员:付文卿
图片:受访者提供、付文卿
编辑:杨奂彦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